巴拉圭经济较落后,农、牧、林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,占国民收入的44.3%(1981年)和出口总值的95%(1982年)。农作物有木薯、玉米、大豆、稻米、甘蔗、小麦、烟草、棉花、咖啡等,还产桐油、马黛茶和水果。畜牧业以养牛为主。畜牧业曾在巴拉圭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,近年来由于牲畜和肉类大量向邻国走私及国际市场肉类价格下跌,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,增长率不高。森林覆盖率为39%。 工业基础薄弱,主要是农、牧、林产品的加工工业。工业有肉类和林产品加工、榨油、制糖、纺织、水泥、卷烟等。工厂一般规模较小,大部分工业品由家庭作坊生产。巴拉圭水力资源丰富,电力自给有余。1973年,同巴西达成协议,合建世界第二大的水电站(第一大水电站是中国三峡水利枢纽)伊泰普水电站,1992年全部建成。旅游业不发达。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。 1991年巴拉圭国内生产总值为60亿美元。181.8瓜拉尼兑1美元(1993)。农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,其中棉花和大豆出口约占外贸创汇的80%。其他还有肉类、木材、毛皮等。主要贸易对象为巴西、阿根廷、新西兰、斯威士兰、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、日本等。近年来,随着中国产品大量涌进南美市场,巴拉圭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日益巨增,巴拉圭东部的边境城市CIDATE DE LESTE里面充斥着中国物品,从电器到日常生活用品,服装等等。很多中国商人在巴拉圭经商。 |